用情緒控制孩子,換來的只能是孩子的有樣學樣,或是奮力反抗。
真正能教育好孩子,讓他茁壯成長的方式,是不帶任何傷害的。“媽媽,班上的同學聯合起來孤立我!” 前幾天,兒子剛到家就滿臉委屈地跟我哭訴。原來,老師讓他們課后兩三人組隊成團,交一份手抄報,結果兒子問了一圈,都沒有人愿跟他一隊。就連平時那幾個玩得好的同學,都好幾天沒理他了。兒子只好去告狀,但老師卻叫他先反思自己。這么過分!我當下就聯系了老師,但老師的一番話卻讓我羞愧不已。“開學不過兩個月,你兒子就被班上的同學投訴了個遍:玩的時候,他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,吼哭了好幾個女生。他還動不動就瞪別人、罵人、摔東西,大家都怕他。每次一發生沖突,他就動手打人……”末了,老師還語重心長道:“然然媽,我找然然說過好幾次了,但他說您平時就是這樣對他的,他不過是有樣學樣而已……”老師的話猶如當頭一棒。仔細想來,我對兒子的教育確實只有三步驟:發脾氣、拍桌子、打一頓。而這種“情緒式”的管理,雖看似立竿見影,卻沒有教,只有訓。沒有引導,只有發泄和咆哮。并且,宣泄出來的情緒,不僅有即時的殺傷力,還會投下長長的陰影,對孩子產生持久深遠的傷害。 綜藝《超級育兒師》里,也有一個特別喜歡用情緒管理孩子的媽媽。在兒子只有四五歲的時候,但凡他有半點不聽話、搗亂,媽媽就會吼他。一開始,這招特別好用。但隨著兒子的年紀漸長,媽媽越來越管不住他,所以管教的方式便上升到打罵。如今兒子已經8歲了,不僅叛逆厭學,性格也越來越暴躁。媽媽喊他去學習,他會大聲吼回去:“我要玩到你死!”媽媽輔導他寫作業,他沖著媽媽大喊“不”。 甚至當媽媽忍無可忍,動手揍他時,他也不再默默忍受,而是用盡了全身力氣向媽媽掄起拳頭。母子倆從電腦桌前打到客廳,又從客廳打到臥室。這次,媽媽再也壓制不了兒子,無奈選擇了休戰,但兒子卻根本控制不了情緒,他憤怒地扭下床頭柜的把手,狠狠地向媽媽砸去。媽媽默默掉下了眼淚,既為自己的無能為力痛苦,也為自己教育的失敗傷心。她想不明白,自己打也打了,罵也罵了,為何卻始終教不好孩子? 育兒師蘭海解釋,答案就出在這里: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,只會讓壞情緒的種子在孩子心里生根發芽。沒有教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會教的父母。當父母的教育從來只有宣泄情緒時,孩子能做的無外乎這幾種:第一種,繳械投降,被父母的情緒吞沒,自我變得弱小。你如愿得到一個乖孩子,但他膽怯、自卑。第二種,封閉內心,對打罵免疫。表面不說話、不反抗,但是內心卻是抗拒的、封閉的。你的話,對他來說就是耳邊風。第三種,破罐子破摔,你越罵他,他越氣你,內心暗暗較勁,跟你對著干。你拿他束手無策,只能哀嘆:我怎么養了這樣一個孩子。又或者,變得暴戾、沖動,你說他,他吼你。你罵他,他打你。家庭滿是火藥味,你最終得到一個恨你的孩子。就像《正面管教》一書指出的:父母情緒式的管理會帶來憤恨、報復、反叛、退縮,唯獨不會帶來反思和改變。因為情緒式的教育,本質是打壓,是貶低,更是羞辱。這些負面的情緒,不會讓孩子變成你希望的樣子,只會讓他成長為你最不希望的樣子。 其實,用情緒管理孩子,不僅無效,還有毒。心理治療師陳林艷就曾提醒父母們:用情緒教育孩子,容易養出“生病”的孩子。她接觸過一個案例:12歲女孩,中度抑郁。就診時,女孩就跟她說,活著沒意思,與其痛苦一輩子,還不如早點解脫。原來,從小到大,父母對女孩的管教從來都是非打即罵。她不小心把碗摔了,媽媽上來就咆哮:“你是豬嗎?碗都端不穩!你還能干點什么!”她考試考砸了,媽媽直接一頓劈頭蓋臉:“考得這么差,怎么不去死??!”她跟妹妹起爭執,爸爸不問緣由就給她一巴掌:“天天凈惹事,養你有什么用?”父母的壞情緒,就像鈍刀子傷人,不會血涌,卻很痛,讓女孩不斷否定自己,壓抑自我,身心都備受摧殘。不禁想起教育家尼爾森博士的質問:“我們究竟從哪里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,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,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?”這世上,其實從來沒有什么“刀子嘴,豆腐心”。刀子嘴就是刀子心。落在孩子童年時期的每一句惡語,每一個巴掌,不只帶來了疼痛和眼淚,同時也打掉了孩子一生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能力。就像作家海明威。他的母親格蕾絲是一名藝術家,性格卻強悍專制,脾氣也無常。母親對他的管教甚嚴,但凡他有一點做得不好,母親就大發脾氣,對他一番貶斥、打罵。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海明威,雖然很優秀,但童年時遭受的傷害和痛苦卻一直像噩夢一樣纏繞和困擾著他,讓他患上了抑郁癥。最終,在某個早上,這個被無數人追捧的硬漢選擇了吞槍自殺。有句話說得好:真正的愛,是不帶任何傷害的。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,若長期處于有毒的環境,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父母打罵一頓,再堅強的心也會被荼毒得面目全非。而一個孩子一旦陷入痛苦、恐懼、自我否定的無限循環之中,這輩子往往很難走出來。 發自內心的改變,是需要力量的。真正有智慧的父母,不會以傷害孩子的方式促成他的改變,而是用正確的方式方法,讓孩子主動自發地變好。 1.輸出價值而非情緒《解碼青春期》的作者曾寫下自己的親身經歷,作為一個孤兒,他需要被送往合適他的家庭。但由于他總是不斷搗亂,做各種壞事,所以每次不出幾天,他就被新的家庭趕走。 直到他遇到了一個無論他怎樣惡作劇,捅窟窿,都包容他,接納他的養父,哪怕他因無證醉酒駕駛被捕,養父匆匆趕來時,依然沒有發脾氣,而是輸出自己價值觀:“每個人做錯了事,都要自己負責,所以我明天早上再來保釋你。不要隨意作踐自己,你視自己是一個麻煩,但我們視你是一個機會?!边@一番話讓他很受觸動,在沒有情緒對抗的交流中,他很快就認識到了錯誤。被保釋出來后,他不再自暴自棄,而是悔過上進,最后成為了著名的青春期方面的研究專家。正如北大教授胡泳說的,養育孩子的底層邏輯,是價值觀。管理孩子時,情緒只能傳染更加惡性的情緒。傳遞正確的價值觀,才能喚醒孩子內在的自省能力,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成長之路。 2. 關注個性而非結果。教育家黑幼龍家的兒子黑立國,從小調皮搗蛋,愛惹是生非,甚至還考過零分。但不管別人怎么說兒子不好,黑幼龍自始至終沒有對他發火,而是放下高期望,關注兒子的天性,順養兒子。當兒子在商城偷東西被抓時,他沒有批評兒子的人格,給他貼上“壞孩子”的標簽,而是耐心詢問他為什么這么做,始終相信兒子的品行。當兒子擺爛說要上職高、當垃圾車司機時,他也沒有覺得兒子完了,而是摸著兒子胳膊上的肌肉,鼓勵道:“去考垃圾車的司機,大概可以考得上!” 沒有人可以靠發脾氣、斥責走進另一人的內心。教育好孩子,關系比管教更加重要,關系好了,教育才有效。 《正面管教》一書說:“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,才能培養出自律、責任感、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,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?!闭嬲齼炐愕暮⒆?,靠的不是父母的咆哮與打罵。不隨意發泄情緒,多輸出價值觀,關注個性發展,維護親子關系,孩子才能茁壯成長。 *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圖蟲創意。
因為沒有緊盯結果,而是傾注耐心,給予尊重、鼓勵和支持,兒子后來不僅洗心革面,還發奮圖強,一路逆襲成為醫學院的副院長。其實,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一個錯誤毀不了他,一個問題也壓垮不了他,但父母的壞情緒卻可以。放下焦慮,放寬心態,多關注孩子的個性成長,我們才能給到孩子滋養和力量,助力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。
3. 重視關系而非管教。教育中,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:親子關系大于親子教育。也就是說,關系建立,教育才會真正發生。
心理學家賀嶺峰也說,維護好親子關系,才有影響力。他曾經因為女兒一道數學題連錯四次而被請家長,當時,老師毫不客氣地對著他一頓痛批。自己好歹是一位教授,卻像小學生一樣被訓,賀嶺峰心情很不好??苫氐郊?,他卻沒有發火,沒有指責,而是心平氣和地吃完飯,再和女兒慢慢溝通。有次,女兒還拿著59分的卷子回家,他也沒有生氣,而是安慰:“將來你長大了,不會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學四年級的某次考試是59分還是95分?!绷己玫挠H子關系,給了女兒莫大的底氣,她成長得陽光自信,后來成為了出色的動漫工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