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長朋友打電話找我訴苦:
我家的小豆包剛上小學一年級,每次上學都很不情愿,又哭又鬧的。都是哄了好久才去上學,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?
據研究統計,有超過60%的孩子,在進入小學后有適應困難的問題。這些適應的問題有許多具體的表現,在這里列舉出一些常見的情況,看看你家的小豆包有沒有其中的表現: 01 |早上不愿意起床,學校上課犯困 02 |不愿意去學校,留戀幼兒園 03 |比較情緒化,更加容易哭鬧 04 |不懂和老師溝通,不愿意和同學交往合作 05 |上課坐不住,多動,小動作頻繁 06 |不想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07 |有攻擊性行為,愛破壞 如果你家的小豆包有以上的表現,那么可能就存在適應性的問題。孩子幼升小適應性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歸類:情緒適應問題、社會適應問題、學習適應問題。 1 情緒適應問題 情緒問題會導致孩子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適應的現象。對于一些孩子來說,進入小學會讓他們感到彷徨。小學是一個新的、陌生的環境。會擔心老師太兇、其它小朋友不和自己玩等等。對于這些孩子來說,進入小學會產生一種壓迫感。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和信任的人。在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這段時期,適應新的環境、盡快度過焦慮期,緩解情緒問題,父母們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。 首先 主動給予孩子及時有效的關注和溝通,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。從小受到充分關注的孩子,情緒調節能力會更強。 其次 積極正向的情緒引導。當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,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,耐心安撫,幫助孩子盡快擺脫不良影響,獲得良好的心態。 第三 尊重孩子的需求。孩子們的內心深處有被喜歡,被關心的需求。這些需求的滿足有助于孩子以后形成獨立、自尊、樂觀向上的人格。所以建議父母們在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,采用關懷、接納和尊重的態度。 2 社會適應性問題 對于孩子來說,小學需要重新適應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和規則。和新的同學、新的老師一起學習和玩耍。作為父母,可以在開學前給孩子教授一些與人交往的小技巧,幫助孩子更好的和新老師和新同學交往,快速融入新集體。 技巧1 使用禮貌用語 禮貌是能和老師同學交往的基礎,父母需要教授給孩子一些禮貌用語,比如:“請”、“謝謝”、“對不起”“我叫***,我想和你們一起玩,可以嗎?” 等等,在不同場景下可以使用的交往語句。接著可以協助模擬一些場景,讓孩子反復練習。 技巧2 學會傾聽 傾聽會讓孩子更有耐心,更理解自己的小伙伴們。要告訴孩子,要聽清楚別人說的話,并給出積極的回應。朋友不僅僅在游戲和活動中獲得,也可以在交流中獲得。 技巧3 換位思考 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孩子富有同情心,更能理解他人的需求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故事書或聽故事后,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情節,幫助孩子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上敘述同一件事情。 技巧4 樂于助人 孩子們在適應小學生活有一定的困難,父母們不僅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,也要鼓勵孩子幫助其它小伙伴解決問題。比如及時回應小伙伴的求助、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等等。 3 學習適應性問題 小學生每天要在課室里按照課表上各個學科的課程,每天要按時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,讀書、抄寫、背誦課文等等,不能拖延,第二天老師會進行檢測。對此,一部分孩子會有不適應的感覺。 父母們要提高孩子的任務意識和學習興趣,可以利用開學前的暑假,布置一些簡單的小作業規定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,并給予適當鼓勵和表揚。 父母們還需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。比如先復習、后練習。先背誦、后默寫。多會議,多回顧、反復復習等。 另外,建議父母們在孩子一年級做作業時,可以在一旁陪伴指導,再過渡到讓孩子慢慢養成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習慣。
成長袋 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被優化的過程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養成新的應對行為方式。幼升小階段,處在學齡初期向學齡期過渡階段。孩子的心理特點是”彷徨“和”興奮“。 進入新的環境,要求孩子離開父母的守護,具備一定獨立能力。在學齡初期需要對孩子的探究行為進行肯定和鼓勵,幫助孩子形成”主動“的品質,為升入小學獨立能力的培養做好準備。 幼小銜接需要家長做孩子的”小小心理師“協助做好孩子的情緒疏導、需要家長做孩子的”小小社會教練“幫助孩子適切地參與社會交往、也需要家長做孩子的”小小生活導師“,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 幫助孩子具備一定的獨立能力,父母的引導是關鍵。幼小銜接是一個靜等花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開始。讓我們一起體會孩子成長如靜等花開般的美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