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人才濟濟的知乎向來是各種神回復的高產地,自然是不會放過早戀這片大瓜田。
歡笑之余,底下一片評論開始回憶起自己的早戀往事
從男生為了引起注意偷偷拿走的鉛筆盒 到女生每天堅持早起匆匆忙忙洗干凈的“劉?!?/span> 憶往昔小樹叢里提著手電四處“狩獵”的教導主任 還有老媽無意從洗衣機里翻出的粉紅色“小紙條”,那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…… 青澀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,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早戀那些事兒。 和天使的距離只有30厘米??! 作為承載無數少男少女青春記憶的動漫大本營——日本,曾經舉辦過一場聲勢浩大的中學生“屋頂告白大會”真人秀,刷屏了無數朋友圈。 一位來自日本八街南中初二的久保田圣斗,小小年紀已是彩虹屁十級學者,向喜歡的女生告白時,滿嘴撩話,讓屏幕前瘋狂截圖的本阿姨都不經老臉一紅。
好景不長,圣斗和他的“天使”受到了校方的阻攔。
換完座位后,受不了“異地戀”的圣斗繼續發力:
曾距離我30厘米的你, 現在在距離我5.5米的地方。 這種遠距離戀愛我已經受不了了!
熱情又大膽的告白引得臺下一票同學笑聲連連,翹首吃瓜。
遺憾的是,臺下可愛的天使已經有了男朋友,婉言拒絕了圣斗的告白。
眾目睽睽之下,受到“公開處刑”的圣斗只能自嘲安慰自己:
心與心的距離,好遠——!
鏡頭一轉,下一位選手登場, 暗戀的人有喜歡的人了怎么辦呢?
盡管藏不住喜歡,但愛就是克制,女孩坦坦蕩蕩的態度,寧愿選擇“干脆的放下”,為這場無果的暗戀畫上句號。 被表白的男生也非常風度的回應: 我會為你加油的!
心酸又感人的少女心事將現場氣氛烘托至高潮,吃瓜群眾紛紛為女孩打氣:
加油!! 你已經很努力了!!!
臺下群眾:嗚嗚嗚,今天也是為這絕美的愛情流淚的一天~
著名心理咨詢師曾奇峰說:“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對異性還沒有一點興趣,那才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情”。 隨著青少年開始青春期發育,對異性出現情感的萌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,大可不必將之視為洪水猛獸,這只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而已。 小小的學校屋頂上,承載了無數少男少女藏匿內心許久的仲夏夜之夢。無論暗戀還是明戀,結果是好或是壞,年輕的心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。 面對喜歡的人,學會了表達愛的能力;不想傷害他人,學會了愛的克制。關于“愛是什么”,“我該如何去愛”這些在戀情中獲得的成長遠遠比一段戀情本身更有意義。 對or錯?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判斷 他真的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! 在說起剛交的男友時,初三女孩小羽(化名)的語氣里,盡是掩飾不住的羞澀和喜悅。但令她煩惱的是,媽媽并不支持這段戀情,反而覺得女兒天天用手機和男友聊天,忽略了媽媽的感受。 小羽不想讓媽媽傷心,又不想放棄喜歡的男孩。母女關系開始變得緊張,一時之間,進退維谷。 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,主動對自己的父母說出“我戀愛了“這句話通常是難以啟齒的。 怎么說?什么時候說?為什么要說?表面上看似是早戀問題,其實折射出的是親子關系的親疏。不愿意告訴父母內心的秘密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感。父母不理解事小,萬一在激烈對抗中把事情推向不可控的邊緣,那自己又何必來一場惹禍上身的“作死”行為,光想想,整個人都要“網抑云”了…… 小羽能主動說出,敞開心扉,是希望獲得媽媽的支持,畢竟媽媽作為她信任的人,在女兒的第一次美好的戀愛中的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,可見其重視,倒反而不是媽媽口中“女兒忽略了家里”。 但媽媽的擔心也不是不無道理的。女兒總是被認為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過分的關心,怕她在戀愛關系中會受到傷害。有的時候就會采取“一竿子打死“的策略,往往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。 Emmmm,聽起來雙方似乎都有道理,那誰說的對呢? 作為一個人,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;但是作為家人,信任和愛的紐帶將家人聯結在了一起,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以真實的自我而得到家中每個人的接納,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體。
親子間的溝通不是煙熏火燎的辯論,應該是一種相互理解、相互包容的過程。在彼此分享中,父母細心聆聽孩子的戀愛煩惱,及時疏導,順便作為“過來人”把把關,避免孩子多走彎路;孩子在理解父母用心良苦的同時,也能在成年人的經驗中完善自己的認識,學會自己去思考、判斷,去品味成長的酸甜苦辣。 對or錯?執拗的追尋不如讓一切順其自然的發生 青春的花火,短暫而絢爛 每一刻都值得回憶 早戀這件小事,沒有答案也是美好的,不是么?
成長袋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中,幾乎沒有“早戀“的概念的,他們認為孩子到了談戀愛的時候應該自然而然地接納和引導,有良好性教育和個人安全為前提,他們甚至引導孩子如何擁有更好的戀愛經歷和回憶,幫孩子提升戀愛和人際交往能力。在這些國家和地區,大家普遍接納全人教育,而不因為學業等偏廢某些方面的發展。 同時,越來越多人認同:親密關系的質量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幸福感,并且會持續很多年,對未來成家立業也有很深遠的影響。 如果青春期身體發育已為心理提供了足夠的條件,被外界強行阻斷,無異于抑制生長;等到長大成人學業完成后再學習如何經營親密關系、如何與異性相處,可能已經沒有了生理上的動力基礎,不敢像年少時那樣無所顧忌去談戀愛,甚至會因為認知和經驗上的缺乏,而感到輕微恐懼,不敢走出舒適區。 當然,這里并不提倡過早戀愛,只是讓一切順其自然,如果來了,父母大可不必驚慌,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學習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接納,規避風險,讓孩子最大程度受益。比如教會孩子如何與異性相處,如何保持良好心境,如何活在當下,如何平衡學業與情感,如何選擇合適伴侶,如何避免過早性體驗,如何避免早孕……